引子 我的经济学思考, 有点复杂经济学家阿瑟
今天我们有多富有?
经济的小历史
- 幸福感, 在于你的认知和想象。 对历史的认知(以及背后真正的系统变化要素的理解)至关重要。
- 在很长很长时间, 社会进步非常缓慢。 特别是在没有“交流”的情况下:
文化也是一样。如果文化只包括学习他人的习惯,那它很快就会陷入停滞。文化要转入累积,思想必须互相接触、互相交配。“交流思想”是老生常谈了,但却在无意之间带来了强大的繁衍力。法国分子生物学家弗朗索瓦·雅各布(FranisJacob)说过:“创造就是重组。” ——《理性乐观派》
- 关于现代社会的经济, 这里有个核心事实:
自1800年以来,世界人口翻了6倍,平均预期寿命翻了一番,实际收入提高了9倍多。 就拿一段较短的时间范围来说吧,较之1955年,2005年的全球人均收入翻了差不多3倍(这个数字经通货膨胀调整过),摄入的食物卡路里(calorie,能量单位)多了1/3,初生婴儿的死亡率降低到了此前的1/3,人类寿命增长了1/3。——《理性乐观派》
- 经济学家唐·布德罗 (Don Boudreaux)做了一番设想:如今的美国人拿着现在的收入,时间旅行回到1967年。他或许能成为镇上最富裕的人,但再多的钱,也买不来他从eBay、亚马孙、星巴克、沃尔玛、百忧解、谷歌或黑莓里获得的乐趣。而前文引用的照明数据,甚至根本没考虑到现代的电力光源与用蜡烛或煤油照明的根本不同:它更方便、更清洁,开关简单,没有烟气,没有怪味,不会忽明忽暗,火灾隐患也小。
- 什么叫繁荣?这就是繁荣:你以同等工作量换取的商品或服务数量增加了。迟至19世纪中叶,从巴黎到波尔多的驿马旅程,费用与一名职员的月工资相等;如今,同等里程的费用只相当于一天的薪资,速度更提高了50倍。1970年,半加仑(1英制加仑=4.55升。——译者注)牛奶要用掉普通美国人10分钟的工作,但到1997年,则只需7分钟。从纽约往洛杉矶打3分钟电话的费用,以1910年的平均薪资计算,要耗费90个小时的工作;今天,这耗费不到两分钟。1千瓦时的电,1900年须花1个小时的工作,而今天是5分钟。20世纪50年代,买一个麦当劳的汉堡,要花30分钟的工作,而今天只用3分钟。从工作小时数的角度看,今天只有极少数东西比50年代的费用高,比如教育和医疗。
狩猎采集时代的人类,拥有怎样的困境
在自给自足的时代, 我们的一天是什么景象?
- 这一天你会怎么过呢?首先必须解决的四件事是食物、燃料、衣服和住所。你得到菜园里耕作,得喂猪,得从小溪里取水,得从森林里拾取柴火,洗干净土豆,生一堆火(没有火柴哦),烧午饭,修屋顶,打几把干草铺床,自己磨一根针,纺些线,缝皮革做鞋子,到河里洗澡,用黏土烧陶罐,逮一只鸡当晚饭。没有蜡烛,也没有书。没有时间冶炼金属,钻探石油,外出旅行。

- 按照定义,你这是挣扎在生存的水平线上,坦率地说,虽然一开始你也会像梭罗那样唠叨:“摆脱一切惊人的喧嚣,多么奇妙啊!”但多过几天这样的日子,事情可就严峻了。如果你希望生活里出现最低程度的改善,比如有金属工具、牙刷或照明,你就不得不让别人来帮你分担一些琐事,因为你自己完全没时间来做它们。
- 所以,提高你生活水平的方法之一,是降低别人的生活水平:买一个奴隶。几千年来,人们也的确是这么致富的。
有个艺术家做了一个实验:烤面包机
- 2009年,有个叫托马斯·思韦茨(ThomasThwaites)的艺术家,打算自己动手做台烤面包机 ,就是商店里4美元就能买一台的那种。他只需要几种原材料:铁、铜、镍、塑料和云母(这是一种绝缘的矿物质,用来包住加热元件的)。
- 可他发现,就算搞到了原材料,要做出烤面包机来也近乎不可能。铁来自铁矿石,他倒是可以开矿采些铁矿石出来,但没有电风箱,他怎么可能造出温度足够高的锻炉来炼铁呢?(他只好作弊,用了微波炉。)塑料是用石油制成的,想自己钻探石油可不容易,提炼石油就更难了。诸如此类的困难数不胜数。
- 更重要的是,这个项目用了他好几个月的时间,花了很多钱,做出来的却是个劣质品。然而,从商店里买一台烤面包机只要4美元。
- 对思韦茨来说,这深刻地说明,身为一个远离自给自足状态的消费者,是多么的无奈与无助,但它同时也说明了专业化和交换有多么神奇:成千上万的人,没有哪一个人想着要帮思韦茨的忙,却走到一起来,让他得以用一笔微不足道的小钱,买到一台烤面包机。
![汤玛斯·思韦茨(英语:Thomas Thwaites)是一名英国设计师和作家。他形容自己是“一个更具投机性的设计师,对技术、科学、期货研究等感兴趣”[1]。思韦茨在伦敦大学学院主修经济学和生物学,并于2009年获得皇家艺术学院的设计互动硕士学位 。](https://www.notion.so/image/https%3A%2F%2Fs3.us-west-2.amazonaws.com%2Fsecure.notion-static.com%2F98fa6aac-1744-42a1-b2cd-e9025e11b9da%2FUntitled.png%3FX-Amz-Algorithm%3DAWS4-HMAC-SHA256%26X-Amz-Content-Sha256%3DUNSIGNED-PAYLOAD%26X-Amz-Credential%3DAKIAT73L2G45EIPT3X45%252F20220116%252Fus-west-2%252Fs3%252Faws4_request%26X-Amz-Date%3D20220116T043236Z%26X-Amz-Expires%3D86400%26X-Amz-Signature%3D6edf5bf19650379820aac1b2404fd22202b7ce35ae133c4571095e25bf100700%26X-Amz-SignedHeaders%3Dhost%26x-id%3DGetObject?table=block&id=214abc30-6ed0-4df1-9a4c-ae6dccce3891&cache=v2)

- 烤面包机的意义深远, 故事背后经济学,常看常新哦


- 下一回你打开自来水龙头的时候,不妨这么想象一下:你住在马拉维的马钦加省 ,走上一两英里路到希雷河去,一面把水桶放进河里取水,一面还得提防着不被河里的鳄鱼抓住(根据联合国的估计,马钦加省每个月会有3个人被鳄鱼咬死,大部分都是打水的妇女),此外还得祈祷打来的水里没有霍乱病菌。之后,你扛着20升的水再走上一两英里路回家,维持全家人一天所需。
- Matt Ridely 说,我并不想叫你感到惭愧,我是想要说明哪些东西改善了你的日常生活。是靠着市场、机器和其他人,艰辛的生活才变得轻松起来。
自给自足就是穷。——Matt Ridley
- “太阳王”路易十四每天晚上都独自进餐。他从装在金银餐盘里的40来份菜品里做选择。为他准备一顿饭,所需人手相当惊人,得要足足498个。
- 他很富有,因为其他人替他做事。在那时候,普通的法国家庭都是自己准备伙食自己用,此外还要纳税养活凡尔赛宫里国王的仆人们。故此,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:路易十四富有,是因为其他人都很贫穷。
- 我们手指一动,美团下单, 可以差遣的可不止498个外卖商家吧。
- 当然,跟“太阳王”的仆人不同,这些人也为许许多多的其他人效劳,但从你的角度看,这有什么区别吗?这就是交换和专业化为人类带来的奇迹。“
去年2020年新冠,有个私人小故事:
Hans和一个阿里的技术大牛聊天, 因为他有个香港的包裹迟迟发不到深圳。
- 反复地感叹说:“哎, 疫情把问题搞复杂了……” 我回应道, “ 其实是,疫情促使我们了解到经济这个系统的复杂性,我们总觉得「习以为常」的流动,并不简单……”
- 现代的经济, 从物流(集装箱)到原料、加工,一切都是全球化, 高度自下而上、自组织的,普通人完全无法想象这其中的复杂性。
- 但是最为重要的本质性问题是, 交换如何诞生的?
交换与专业的自我催化
- 交换是需要由人来发明的。对大多数动物而言,它都不是自然而然出现的。其他动物很少有以物易物的。家庭之间存在分享,包括昆虫和猿类在内的不少动物也存在拿性换食物的交易。但除了人之外,没有哪一种动物会把一件东西给另一种跟自己没关系的动物,用来交换不同的东西。“没人见过狗故意拿骨头跟另一只狗公平交换。”亚当·斯密说。
交换一旦发生,一如同性, 专业化本身会自动繁殖
- 事实上,它还有一点很美的特性,交换甚至不一定非得是公平的。要让以物易物行得通,两个人不需要提供同等价值的东西。交易往往是不平等的,但仍能让双方受益。这一点,几乎所有人都漏掉了。
澳大利亚原始部落的故事
- 故此,交换成了一件能够带来无限可能的东西,一种能繁衍、能激增、能发展、能自我催化的东西。它也许是建立在互惠这种古老的动物本能之上的,也许语言给了它极大的便利和推动——互惠和语言当然有可能是拉开交换序幕的重要人类本性,对此我毫不否认,但我更想说,以物易物(同时交换不同的物体)本身就是人类的一项巨大突破,说不定,它还是为人类带来生态优势和空前物质繁荣最重要的因素呢。
- 灵长动物学家萨拉·布鲁斯南(SarahBrosnan)曾试着教两群不同的黑猩猩以物易物[26],但发现这很成问题。按这些黑猩猩的喜好,它们最爱的是葡萄,其次是苹果,再次是黄瓜,最后是胡萝卜(它们最不喜欢的)。它们有时候愿意放弃胡萝卜换回葡萄,然而,不管“买卖”是多么有利,它们也几乎从不拿苹果换葡萄(当然也从不拿葡萄换苹果)。它们似乎不明白,放弃喜欢的食物,换回另一种更喜欢的食物,这么做有什么意义。研究人员可以教会黑猩猩和猴子用代币换食物,但这跟同时用一样东西交换另一样东西有着很大的不同:代币对黑猩猩毫无价值,所以它们很乐意放弃。真正的物物交换要求你放弃对自己有价值的一种东西,换回你认为更有价值的另一种东西。
- 为什么人类养成了以物易物的习惯,其他动物却没有?也许这跟熟食有关。理查德·兰厄姆举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例子,说明控制火对人类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燃火烹饪,除了让人类祖先能更安全地生活在地面,让他们靠着高能量饮食发育出了脑容量更大的大脑,还令人类产生了交换不同种类食物的倾向,而这或许把他们引到了以物易物上面。
- 换句话说,烹饪推动了性别的专门分工。最基础也最深刻的劳动分工就是性别分工。只要人们一开始觅食,必定会遵守一条铁律:“男人去打猎,女人和孩子拾拾捡捡。” 男女两性“在同一栖息地内活动,对如何获取该栖息地范围内的资源做出截然不同的决定 ,大多数时候,他们会带着劳动成果回到一个中心位置。
- 一笔进化交易似乎就这么达成了:为了换回独享的性活动,男人带肉来,保护火种不被人窃取;为了换回养育孩子的帮手,妇女们带回蔬菜,完成大部分的烹饪工作。这也许可以解释,为什么在所有的巨猿里,只有人类存在长期的配偶关系。
- 交换和分工的故事,还可以展开无穷。
但本质已经突现:两性分工,工具;从职业到航海技术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