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零和:那些过时的商业语言

非零和:那些过时的商业语言

Alici 音频版 (10分钟)
微软CEO 萨蒂亚·纳德拉,来自HBR的访谈
微软CEO 萨蒂亚·纳德拉,来自HBR的访谈
大流行带来结构性变化…… 元宇宙正是迎接那个变化的开始。 ——萨蒂亚·纳德拉
 
 

全球500强的时代被人遗忘,仍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

如果你研究过一点过去30年商业理论, 对以下这些语言都不会陌生。
  • 基业长青
  • 田忌赛马
  • 弯道超车
  • 谁抢了我的奶酪
  • 降维打击
  • 红海与蓝海
  • 黑森林法则
如果你细细品味一番,会意识到好像没有激烈的战斗,企业根本无法建立和维持一般(基业长青是巨大的谎言)。简单说,过去的时代很喜欢使用战争的语言。太好理解了,不是吗?(商业不就是你死我活的,残杀剩下的,就是男人们最爱干的事嘛)
 
作为一个读书时就想要实业报国的有志(幼稚)青年,我自己曾经经历并膜拜500强的厉害之处。上海当时是500强公司在中国的桥头堡,外企文化有很深影响,500强的专业性、流程化以及极度强调投资组合多样化,都是传统企业无法企及的(对比一下它们的下游中国代工厂们),500强掌控研发、上游供应链的整合力和消费端的品牌力,品质和成本双重保证,所以无比强大。
 
我刚开始在500强工作的那些年,对经济网络的全球化程度理解很浅,很难想象Nike、丰田和索尼们是如何把制造链条去中心化分布的。也无法理解集装箱这样的「小创新」能多大程度上,构造起整个全球网络的密度、流速和连接复杂性的。
 
所以,人们出于本能和历史(大多是胜利者撰写的)的惯性,用战争的语言去解读所有的商业策略和演化。但是,时代抛弃落后思想的速度,超出一切专家的预期……
互联网之后,500强被新科技的冲击的不行,新时代是独特的特征? 知名的创业者和投资人Peter Tidel说的慷锵有力,不要去竞争,去垄断利润。
 
如果你充分思考过科技杠杆力,这个观点非常深刻,如果没有算法和软件方面的经验也没关系,Peter举了一个简洁的案例,航空公司 vs. 搜索引擎。
"将[航空公司]与谷歌相比较,后者创造的价值较少,但获取的价值却多得多。谷歌在2012年带来了500亿美元的收入(而航空公司为1600亿美元),但它将这些收入的21%作为利润,是当年航空业利润率的100倍以上。谷歌赚了这么多钱,它现在的价值是美国所有航空公司总和的三倍。航空公司之间相互竞争,但谷歌却独善其身。" David Perell
"将[航空公司]与谷歌相比较,后者创造的价值较少,但获取的价值却多得多。谷歌在2012年带来了500亿美元的收入(而航空公司为1600亿美元),但它将这些收入的21%作为利润,是当年航空业利润率的100倍以上。谷歌赚了这么多钱,它现在的价值是美国所有航空公司总和的三倍。航空公司之间相互竞争,但谷歌却独善其身。" David Perell
成功的策略会吸引模仿者,所以最好的企业很难被复制。在一个竞争性行业中,销售商品产品的企业无法实现利润。但是,拥有垄断地位的公司可以设定自己的价格,因为他们提供的是一种无法复制的需求产品。垄断企业是小池塘里的大鱼。垄断企业是小池塘里的大鱼。——Peter Tidel
 
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全新的商业逻辑:「不竞争」, 人们惊叹创新不断涌现,后来者经常跟不上,而且新兴的科技企业利润惊人(从腾讯到美团、滴滴都是相似的)。
 

如果不从更大的时间尺度看, 总是以为创新已死

A16Z 的安德森说, “当我1994年到达硅谷时,第一反应是,我错过了一切”。后来他意识到,自己的错觉是大多数人(投资机构)都会经历的。
安德森的a16z 是当今硅谷界最成功的投资机构, 在早期就发现了共享经济(airbnb/lyft)、新社交(Instagram/Pinterest/zynga)、元宇宙(Roblox/Oculus), 不断推出硅谷界新框架去看待整个经济系统的高速演化,提出无数掷地有声的新范式。 例如 ,
  • 创新不断涌现,但人性不变
  • 软件吞噬世界
  • AI 不是一个功能,而是一个基础设施
  • 生物改变未来
  • 是时候啦,一起来创造
它的投资范围之广和成绩单令人咂舌, 没有任何老牌基金敢于忽视它的独到的视野。我研究过安德森他们的读书清单, 你会发现它们从来是不局限于任何过去的商业理论和框架,他们会研究当今科学最新的研究,直接对话顶尖学者, 从分子生物学、认知心理学到人类学,他们使用了新科学的时间尺度来看待商业和创新的演化(病毒是几分钟的尺度,而物种是几万年的尺度)。
在a16z眼中,技术创新到普及持续加速。
a16z眼中,技术创新到普及持续加速。

我语言的边界,亦我世界的边界

战争或者说战争的威胁确实催生了很多技术,计算力和互联网都是,但是没有想到冷战留给世界的一个伟大遗产是博弈论。至从博弈论的语言诞生,加强科学跨学科融合,不少学科都被革了命,例如经济学和心理学。
 
经济学家发现经济的基石「个体都是一致的、理性」(物理学启发的)模型大错特错。人类绝不是简单一致化的个体之间的交易网络,而是充满激情的非理性动物,这个复杂性如何简化? 博弈论给出了大量新的数学模型基础。
商业理论,已经几十年原地打转了,早年麦肯锡们之所以猛赚钱,是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基础上,发明了不少那些名词和方法论令人“敬畏”极了(我做过战略规划几年,对那些语言之艰深有切肤之痛)……但是它们的观点模型都基于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,稍微有些用的,都是案例经验罢了。
 
以看不见的手为例,商业理论就没人好好说明过是怎么回事。靠谱一些的比喻,来自达利欧的机械论,经济是一台交易为基础的机器集合(注意,这个Youtube视频是什么时候推出的)。
我在涌现这篇简明了介绍了经济的一个核心特性,自组织,是当代新经济学家都认可的。
 
维特根斯坦经典有句名言,”我语言的边界,亦我世界的边界“,引发了很多关于语言和思想边界的有价值讨论。如果不是DNA的发现和量子力学、神经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的探索等,今天很多理论和学科都不会被推翻。
之前那些商业理论大多是工业革命化时代的思想产物,难道还不该变革了吗?硅谷的哲学家Naval 精彩的评价过我们熟悉的8小时工作制,就是流水线思维,并倡导我们重新思考如何创造财富和生活。
Play iterated games. All the returns in life, whether in wealth, relationships, or knowledge, come from compound interest. 玩迭代游戏。生活中的所有回报,无论是财富、关系还是知识,都来自复利
 

移动互联网的下一时代如何讨论

移动互联网之后,下一个时代已经到来名字还没有共识吧。 有人称之为 互联网 3.0,有人直接称之为元宇宙。
我们知道,大家讨论任何新事物的前提是,大家有基本的思维和话语体系的共识。
我建议自下而上的梳理一些词,再来看看一个AI、分子生物等无数技术指数增长的时代是怎样的经济格局。
 
这些语言有:
  • 新物种(vs. 新企业的类型)
  • 累进的复利(vs. 护城河)
  • 生态位(vs. 赛道)
  • 产业生态(vs. 隔行如隔山)
  • 科技杠杆力 (vs. 规模效应)
  • API(云时代之前,都是本地局部的处理)
 
  • 非零和(vs. 军事思维)
 
所有的新语言都指向了经济不断增长的本质,它无非贸易网络下需求和技术的正反馈效应,已经发展了几百年了,还是很多学者和商界领袖都视而不见(Matt Ridley 《理性乐观派》)。亚当.斯密所说的,分工的作用就是不断细化分工。
我没法在一小篇散文中论证这些新语言的益处,说服那些对着这些词本来就不熟悉或不认同的人,但是,只有对创新事物有信心的创业者和长期投资者有全新的讨论可能。(一些关联词语,我将深入展开)
元宇宙的到来,正是一个典型的交流场景,我们急迫地正在用新语言、产品和技术来定义它,它还在形成中。
 
 

后记:

 
经济不是军事的!历史也不是!
古代农业奠定了文明的多样性,以前的历史和经济学来,很少有人意识到它们是传播极强的过程。当我们讨论元宇宙的经济系统、多样性和新文明特性时,用新的思维和语言去理解新事物,才可能。
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,具有和经济的“非零和”基础属性,这件事,一直被传统的军事语言所约束,导致大部分商业思考和讨论都缺乏想象力。而元宇宙,最需要的正是是想象力!
 

后后记:

Facebook在10.29号宣布改名Meta的这一天, 新时代正式拉开了序幕,但是我们尽然没有讨论它的观点体系和话语体系,这事可比当初的web 2.0 来临时很猛烈,还有趣的多,不是吗?

下一站:

undefined